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上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古經鉤沉一止
             長洲余蕭客
序録
前序
古之人耕且養三年通一藝三十而五經立故漢晉古注入部者毛萇王弼杜預不兼他經孔安國二何郭璞尚書公羊論語爾雅外各兼一范寗穀梁外兼二鄭毛詩三禮兼五其在一經中注外復有他書及羣經而有作若鄭玄六藝論之類皆不與本注悉數獨以玉海九經舊目較元明刋行注本其幸者傳不傳參半不幸者傳其一不傳其二然隋唐三志注者百數十家今存者十家為書十有三然則一得傳已非不幸疏義疏盛於六朝今則唐唯四人得傳賈孔為盛然公彦三禮疏中之禮記頴達周易疏外玄談已不復見其自宋明帝周易而下劉焯劉炫春秋以前有録無書復非注之可比毛詩箋傳一經或有二家南北舊疏九經至無一種當時得失未可强同遺事餘文零落可憫暇日因讀注疏其所引并李鼎祚周易集解二十七家舊説益以史傳稗官百家雜注及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巨編所載凡涉經義具有成書所不傳盡玉海而止罔不畢取仍注所出其不注者周易則李鼎祚解尚書以下即出本經注疏自周室迄于唐代凡得三十卷其間多寡亦微有凖繩辭條豐蔚則撮其精英一二僅存則隨條輒録名曰古經鉤沉言古以别於現行本言經解不言注疏并包異同鉤沉則借晉楊方五經鉤沉之名而義不必借昔王應麟鄭玄周易兩有刋本其集鄭玄古文尚書古文論語賈逵服䖍古文春秋三書秘鈔僅有存者傳聞華亭一士大夫獨有尚書間關求借莫得見今既徧檢羣籍知於厚齋所集縱不悉全或當得其七八至於十之二三訪求補入亦無傷焉羣經次第畧依經典釋文孟子爾雅前者唐宋書目孟子本入丙部玉海始列在九經釋文老子莊子爾雅前今謂孟莊同時州次部居理合相代每條先後依先世次不以所出之書為斷諸書屢見則事從其朔盈庭聚訟彼我兼通窺豹則管亦一斑集狐則裘非一腋與夫存者雜而觀之扶衰絶體要質當世表君子不逮
後序
已卯杪秋蕭客從事鉤沉寒暑易尚書古注旁搜畧徧而周易五卷削稿其後得交朱太學游學博思精所藏宋元精本前日未見及所求而不得王應麟鄭玄尚書注之類莫不畢具傳本往還一瓻無費越辛巳下榻滋蘭精舍丹鉛朝夕樂不為至於左目幾成青盲鉤沉信而有徵先儒言匪面命言提其耳壬午二月目疾百方自療四月未盡復轉虛損不得不得回顧行不得盤旋回顧盤旋眩暈耳鳴通夕不止人夀河清半須藥物尚可吳祐汗青之責同子建論文之書要之皓首今日之論哉昔臺歴載二十漢志弗成西鄉詔期注文精密故知三都十年兩京一紀大率作輟用兼旁雜人蕭客擯絶交遊五年專力窮則腴代樵蘇愁則娛同絲竹上慙食時期月之敏下非兩京三都之精然蜜蜂以兼采為味秋菊落英可餐繪事衆色成文濉渙則餘波未絶周易二十二家集解序上三國志注表二書所言有庶幾之合壬午夏五扶疾繕寫八月二十九卷畢先以己卯十月作前序是歲九月後序及録并前序為序録一卷許慎説文目在卷末京房注易入正漢魏舊章宋元儒者所弗屑然司馬文正類篇一從許氏目在卷之十五至於録居一卷則自陸元朗經典釋文以後無聞焉今之所集先儒姓氏及所撰書名僻者近半缺而不論讀者茫如隨條附見則繁而寡要不得不别為一卷畧述源流敢自古人造作同異詩書以驚愚買名聲于天下者也本名注疏鉤沉文游曰疏以命名吳陸璣其作注下之注始劉宋張該不若經解之目本后蒼曲臺記義雖不同新舊唐書相承分類遂定今名前序曰古經鉤沉者亦今所追改也前序體例不盡同者具出于例欲見撰集本意故復并存不必櫽括繩墨盡與本書合也
漢人宋人説經殊旨鴻溝東西大約李唐限斷盧仝啖趙春秋開棄傳之宗王弼何晏易象有空文之注逓相祖述宋學要亦本自西京董仲舒東京馬融集散失盡取唐前非欲獨宗漢學實存稽古之思
王伯厚處宋諸儒末獨能好古易尚書論語則集鄭玄注詩則集齊魯三家春秋則集賈逵服䖍祖述其意旁及諸經下盡隋唐舊注質伯厚獨集漢注初心不無牴牾要亦孔門言爾志之義
趙宋初葉注疏尊為科律渡江至元半為諸儒集矢其間所引復是注疏唾餘大率不論不議之列故蕭客初稿以各經注疏周易集解所載舊注為主後因何晏孔頴達李鼎祚徵引繁多更以注疏集解未載者為主客主之辨諸書則每見輒録注疏集解則但備一家精義要言什一而已
舊注散見他經疏中仍為盡數分摘蓋不在本經便與諸書無異陸德明釋文本為經典作音故其所先儒諸音今不傳者亦每人存一二則其涉舊注注疏未及擇善而從録其强半陸淳春秋三書專為啖趙之學兩家卷帙雖亡三書採摭畧備今録其折衷三傳理趣明者數十條唯此二陸不同諸書盡録之例
舊注初見備載姓氏書名再見以下載書名此定法也其或先儒著書異人同名劉向雷氏並有五經要義諸書援引不稱作者姓氏不能定其誰何則雖初見獨出書名或一人數書如賈逵春秋左氏長經章句左氏解詁左氏經傳朱墨三家本訓詁其可分屬者或從諸書指實或從文句排比其疑不能决則雖屢見獨人名不立書名獨稱注解及音者再見以下配姓以相别一經之内復有姓同則少見稱名孝經王肅王獻之一見獻之稱名王肅稱姓孟子劉熙劉向一見劉向稱名劉熙稱姓其從諸書元引稱人稱書者則又不以初見再見為例
每條下注所出書名非獨古稱先兼欲讀者便於覆對然一書卷帙多或盈千若不注出某卷幾與不注所出書同今自諸兩卷以上便為分别注出其體自唐李匡義資暇集僧行均龍龕手鑑巳見資暇中卷曰禮記十八卷開元禮第七十六龍龕注鑇字云在中阿含經五十五卷注憻字云出阿差末經第三卷程大昌攷古編通鑑演繁露通典兩用其法然則王應麟集鄭氏易引書注卷蓋非獨
各經本文一以注疏本為正其先儒舊本字異同分注經文各字之下參讀後注便知某本作某某本有某字無某字至義門學士紅豆侍讀以唐石經及宋槧本校補校改塗乙頗多夫唐石宋刋流傳既尠其間同異便屬沉淪今摘其切於學者聞見標以異字異句脱文諸目直書經句不作旁注蓋據唐宋舊刻正有明雝本之誤又此集摘句附注初非全寫經老成典型知無復改竄經字之嫌也
九經注疏其書尚存於體不當入集然缺文訛字非得兩宋精本不可是正禮記義門先生見南宋刋本已缺落數十處故就傳是樓北宋本經月始出其後門流傳一北宋朱太學楷字孔林比對精善今擇疏中訛不可意校缺不可文句朱校補正百數十條不敢謂識廬山真面庶幾讀禮疏者一挹西山朝爽
校補缺誤率用宋槧趙岐孟子章指毛斧季扆曾見章丘李氏所藏北宋大字章句趙氏篇敘從此校出而斧季校注不言章指出自蜀本惠松崖先生亦僅從旴郡重刋廖氏本校録世綵堂本然章指舊在各章章句之末今本混入疏中零落大半前輩或疑宣公疏裏有疏不知孫疏首述章指末乃覆疏初非自疏前疏今若必俟宋本則孫疏二十八卷之疑終無可解故兩家所校急為補入
蕭客無過人之性中復貧病相兼三十以後居然濩落此集雖麄立規條然病中塗抹易稿再三其間或舊註失收或前後倒置本非散失誤行採入不能保無一二牴牾然亦有明知其誤如崔寔有四月令無禮記月令注而白帖指為注月穀梁有麋信注無庾信注而太平御覽兩三並作庾注司馬彪續漢書郡國無禮記注太平寰宇記指為注禮記若此之類憑臆改定則恐實有其書棄而不録則恐貽譏掛漏承訛襲謬受教大方雖非闕疑抑亦慎言之體
古經姓氏書目(諸經解是今所採入其散失之甚無一條可見者不濫載其)
(目)
子夏
易傳三卷(經典釋文一)二卷(隋書三十二)六卷(唐㑹要七十七)
四卷文苑英華七百六十六(案此散失本非張弧偽撰)
詩序詩攷一(案此韓詩序)
魏文侯
孝經傳(劉昭注補後漢書引)齊民要術
仲子
詩論(毛萇詩傳引)
申公
魯詩(漢書八十八)魯訓(注補後漢書二十九)
韓嬰
韓詩内傳四卷(漢書三十)
詩敘(水經注引)
轅固
齊詩(釋文一)齊詩傳(徐天麟西漢㑹要二十五)
孟喜
章句二篇(漢書三十)十卷(釋文一)八卷(隋書三十二)
后蒼
齊詩漢書注三十(按轅固並為齊詩諸書引率不稱作者姓名今備其目於録仍其無姓)
(名於本條他多倣此)
戴德
喪服變除一卷(舊唐書四十六)
喪服記(通典引)
戴聖
石渠禮論四卷(隋書三十二)禮義(通典九十二)禮議(政和)
(五禮新儀十一)禮議奏三十八篇(西漢㑹要二十六)
陽高
尚書章句三十一卷(漢書三十釋文一)
施讐
章句二篇
淮南王安
九師道訓二篇(按漢書聘明易者九人九師法)
董仲舒
公羊治獄十六篇(並漢書三十)春秋决事十卷(隋書三十)
(二)春秋决獄(白孔六帖二十六)春秋斷獄五卷(玉海)
(四十)
孔安國
尚書音釋文一(按釋文漢人不作後人所託)
詩序(北堂書鈔引)
文孝經傳一卷(隋書三十二)
論語傳(釋文一)
夏侯勝夏侯建
尚書章句二十九卷
尚書解故二十九篇(並漢書三十)
京房
章句十二卷(釋文一)十卷(隋書三十二)
嚴彭祖
嚴氏春秋(春秋疏引)
顔安樂
公羊嚴氏記十一篇(漢書三十)顔氏春秋(春秋疏)
尹更始汝南人(漢書三十)議郎(西漢㑹要二十六)
穀梁章句十五卷(舊唐書四十六)
張禹
孝經安昌侯一篇(漢書三十)
劉向
易繫辭義二卷(舊唐書四十六)
尚書五行傳記十一卷(漢書三十)
春秋説(晉書引)
五經要義五卷(舊唐書四十六)
孟子注(李善文選注引)
許商
尚書五行傳記一篇(漢書三十)
劉歆
洪範五行傳(續漢志十三)
左氏章句(漢書三十六)
爾雅注三卷(釋文一)
馮氏
嚴氏春秋章句(趙明誠金石録十四)
侯苞
韓詩翼要十卷(隋書三十二)
鄭興
周禮解詁(鄭玄禮序)
春秋條例(後漢書三十六)
公元81年
鄭衆建初六年左馮翊大司農八年卒(影宋本熊方後漢書年表九下)
周禮解詁(周禮序)
春秋條例(後漢書三十六)
左氏章句(釋文一)
賈徽
左氏條例二十一篇
賈逵
歐陽大小夏侯尚書古文同異三卷(並後漢書三十六)
古文尚書訓(徐天麟東漢㑹要十二)
周禮解詁(周禮序)
春秋三家本訓十二卷
左氏長經章句二十卷(並隋書三十二)三十卷(舊唐書十六)
左氏解詁三十卷(釋文一)左氏傳義(公羊疏引王應麟集)
(賈服春秋紅豆齋秘抄相傳然與古文尚書古文論語皆多補治不為厚齋原本故今據宋)
(元以前書採舊注於厚齋三書獨根括原引書作注而闕三書之目)
左氏長義三十事(後漢書三十六)東漢㑹要十三四十事(釋文)
(一)
公元512年
包咸永平五年左中郎將大鴻臚八年卒(影宋本後漢書年表九上)
論語章句(何晏論語集解序)
衛宏
古文尚書訓旨(後漢書七十九下)
毛詩傳(經典釋文引)
薛漢
韓詩章句二十二卷(隋書三十二)
景鸞漢伯梓潼人(常璩華陽國志十下)
月令章句同上(按諸引月令章句大率蔡中郎然不著姓氏者十居六七景戴)
(顒兩家既與蔡同不傳亦無以見諸書徵引必無一二偶及故備録焉)
周氏
論語章句(論語序)
樊光京兆中散大夫(釋文一)
爾雅注六卷(同上)三卷(隋書三十二)
李巡汝南中黄門(釋文一)
爾雅注三卷(同上)
阮諶侍中(隋書三十二)
三禮十卷(張彦逺歴代名畫記三)
許慎
五經異義十卷(隋書三十二)
五經通義(初學記引)
許淑字惠卿魏郡人(春秋疏一)
左傳注(釋文一)
張衡
周官訓詁(冊府元龜六百五)
馬融
易傳九卷(釋文一)注一卷(隋書三十二)章句十卷(舊唐書四)
(十六)
易音(釋文一)
尚書十一卷
毛詩十卷(並釋文一)毛詩傳(成伯璵毛詩指説)
喪服經傳一卷
周禮十二卷(並隋書三十二)周官傳(賈公彦周禮廢興)
禮傳(同上)禮記注(東漢㑹要十二)
三傳異同説(同上)左傳注(初學記引)
孝經注(東漢㑹要十二)
論語訓説(論語序)
崔寔
月令注(白孔六帖引)
延篤
左氏注(釋文一)
何休
左氏膏肓十卷
穀梁廢疾三卷(並通志六十三)
公羊墨守十四卷(隋書三十二)
公羊謚例(公羊疏引)
公羊音訓(史記索隱引)困學記聞
論語注(後漢書七十九下)
劉熙
孟子七卷(隋書三十二)
潁容
左氏條例五萬餘言(後漢書七十九下)釋例十卷(隋書三十)
(二)七卷(新唐書五十七)
盧植
禮記二十卷(釋文一)十卷(隋書三十二)禮記解詁
(東漢㑹要十二)
禮記音(釋文引)
服䖍
左氏傳解誼二十一卷(隋書三十二)三十卷(舊唐書四十六)
訓解(世説注上之下)
左氏傳音一卷(釋文一)音隱一卷(舊唐書四十六)
左氏膏肓釋痾十卷(隋書三十二)五卷(舊唐書四十六)
春秋成長九卷(隋書三十二)成長義(公羊疏二十四)七
卷(新唐書五十七)
荀爽
易傳(後漢書六十二)易注十一卷(釋文一)章句十卷(舊唐)
(書四十六)
禮傳
春秋條例(並冊府元龜六百五)
劉表
易注十卷(釋文一)章句五卷(隋書三十二)
宋衷
易注十卷(釋文一)
鄭玄
易注十二卷(釋文一)九卷(隋書三十二)十卷(新唐書五十七)
尚書九卷
尚書音(並釋文一)
喪服變除一卷(舊唐書四十六)
三禮圖(魏書引)
三禮音各一卷(釋文一)
左傳注文英華引(按世説上之下鄭注春秋傳未成盡以與服䖍為服氏注)
左傳音(羣經音辨引)
左氏膏肓公羊墨守穀梁廢疾(後漢書三)
(十五)
六藝一卷(舊唐書四十六)
五經異義(後漢書三十五)
孝經注同上(案太平寰宇記二十三卷康成徹孫所作)
論語十卷(釋文一)九卷(隋書三十二)
論語篇目弟子(史記注六十七)論語孔子弟子目録
卷(隋書三十二)
爾雅注(周禮疏引)
髙貴鄉公
左氏三卷(釋文一)
劉楨
毛詩義問十卷(隋書三十二)九卷(冊府元龜六百五)
陳羣
論語義説(論語序)
王基
毛詩一卷(隋書三十二)五卷(新唐書五十七)
王肅
周易十卷隋書三十二(按本傳肅不注周易撰定父朗所作易傳則諸引肅注)
(本王朗易傳然諸志一不及遂同班固遺親攘美之罪至蘇易簡文房四譜五卷引顧野)
(王輿地志王朗㑹稽太守子肅之郡東齋注周易則謬誤顯然許靖大男)
(名肅生於㑹稽即非隨父之郡明矣)
尚書十一卷(隋書三十一)十卷(釋文一)
毛詩二十卷
毛詩義駁八卷(並隋書三十二)雜義駁(舊唐書四十六)
毛詩問難二卷(同上)
毛詩音(釋文一)
周禮十二卷
喪服經傳一卷
喪服要記一卷
禮記三十卷(並隋書三十二)
禮記一卷(釋文一)
左傳三十卷
孝經一卷(並隋書三十二)
論語義説(論語序)注十卷(隋書三十二)
董遇弘農人(魏志十三)字季直大司農(魏志注十三)
周易十卷(舊唐書四十六)
易音(釋文引)
左傳章句三十卷(隋書三十二)
左氏朱墨别異(魏志注十三)
周生烈燉煌人(魏志十三)姓周生名烈(魏志注十三)字文
 逢本姓唐博士侍中(釋文一)字文逸(論語序疏)
論語義説(論語序)
論語義例(魏志注十三)
糜信南山東海人樂太守釋文一(按冊府元龜糜信復出一康誤一為兩)
春秋説要十卷(隋書三十二)春秋一卷(册府元龜六百五)
穀梁傳十二卷(釋文一)
穀梁音(釋文引)
孫炎樂安人秘書監不就(魏志十三)字叔然(魏志注十三)
 字叔言(顔氏家訓下)
易例
春秋例(並魏志十三)
周禮注(陳祥道禮書引)
禮記二十九卷(釋文一)三十卷(隋書三十二)
爾雅注三卷(釋文一)七卷(隋書三十二)六卷(舊唐書四十六)
二卷(冊府元龜六百五)
爾雅音義(顔氏家訓下)音一卷(釋文一)
王弼
論語釋疑三卷(隋書三十二)
論語音(釋文引)
何晏
周易私記二十卷
周易講疏十三卷冊府元龜六百五(按晏本傳諸書並不載此二書未知)
(王欽若所本隋書有周私記二十卷不注撰人下接周易講疏十三卷注云何妥撰恐編冊)
(府時誤為晏復誤兩書一人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晏説而不詳書名故備其目)
論語音(釋文引)
嵇康
左氏三卷(釋文一)
 古經鉤沉一上
欽定四庫全書
 古經鉤沉一下
             長洲余蕭客
序録
虞翻
周易十卷(釋文一)九卷(隋書三十二)
陸績
周易十三卷(釋文一)注十五卷(隋書三十二)
射慈孝宗彭城吳志注十四(按孫休傳作射慈孫奮傳作謝慈射即謝姓之改見廣韻四十禡射字注)
喪服變除五卷(隋書三十二)
姚信字德祐吳興太常卿(冊府元龜六百五)
周易十二卷(釋文一)十巻(隋書三十二)
薛綜
述鄭氏禮五宗圖(通典引)
韋昭
毛詩雜問七卷
孝經解讚一卷(並隋書三十二)
魯論解(羅願爾雅翼引)
徐整文操豫章太常卿(釋文一)
毛詩譜暢(同上)譜三卷(隋書三十二)
譙周
喪服集圖(通典引)
論語十卷
五經然否五卷(並隋書三十二)
向秀
易義(釋文一)
杜預
喪服要集二卷(隋書三十二)要記(北堂書鈔九十二)要集
三巻(舊唐書四十六)
春秋長厯(晉書三十四)
春秋釋例十五卷(隋書三十二)
左傳三巻(通志六十二)
束晳
五經通論(冊府元龜六百五)
衞瓘字伯玉(庾肩吾書品)河東安邑侍中(張懐瓘書斷中)
論語八卷(釋文一)集注六巻(隋書三十二)十卷(舊唐)
(書四十六)
裴秀
禹貢地域十八篇(晉書三十五)
劉兆延世濟南東平人(晉書九十一)
春秋調人七萬餘言(同上)
公羊注(文選注引)
京相璠裴秀客(隋書三十二)
春秋土地三卷(同上)
盧欽字子若范陽尚書僕射(晉書四十四)
公羊序(春秋疏引)
司馬彪
禮記注(樂史太平寰宇記引)
鄒湛
易統畧論三巻(舊唐書四十六)
劉寔子真平原人(文選注四十九)
春秋條例十一卷(隋書三十二)二十卷(玉海四十)
繆播宣則陵人中書令(晉書六十)
論語旨序三卷(隋書三十二)二卷(舊唐書四十六)
論語音(釋文引)
楊乂玄舒汝南司徒左長史(釋文一)
易卦序論一卷(舊唐書四十六)
陳劭字節東海襄賁陳留内史(晉書九十一)
周禮論(釋文一)周官論評十二卷(舊唐書四十六)周官
禮異同評(通志六十四)
楊方字公向髙梁太守晉書六十八(按冊府元龜陽方)
五經鉤沉十卷(隋書三十二)鉤深(舊唐書四十六)
孔晁五經博士(隋書三十二)
尚書義問三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穀梁傳指訓五卷隋書三十二(按隋書通志俱作孔君不言名而程端學春秋)
(本義十四巻孔晁)
劉逵侍中
喪服要記二卷
袁凖給事中
喪服經傳一卷(並隋書三十二)
喪服傳(通典引)
孫毓字休朗(釋文一)北海人長沙太守(毛詩指説)
毛詩異同十卷
左傳義注十八卷(並隋書三十二)二十八卷(冊府元龜六百五)
左傳賈服異同五卷(隋書三十二)
欒肇永初太山尚書郎釋文一(史記索隱十八)
論語釋疑十卷(隋書三十二)論語義(史記索隱十八)論語
釋(新唐書五十七)
論語二卷(舊唐書五十六)三卷(通典六十三)
江熙字太和兖州别駕(冊府元龜六百五)
公穀二傳三卷(玉海四十)
論語集解十二卷(釋文一)十卷(隋書三十二)
韓康伯
易音(趙汝楳周易輯聞引)
黄穎南海廣州儒林從事(釋文一)
周易四卷(隋書三十二)十卷(舊唐書四十六)
張軌
易義十卷(崔鴻十六國春秋七十)
干寳
周易十卷(隋書三十二)
周易爻義一卷(新唐書五十七)
周易玄品二卷(冊府元龜六百五)
易音(釋文引)
周禮十二卷(隋書三十二)十三卷(釋文一)
周禮音(羣經音辨引)
春秋左氏義(晉書八十二)左氏函傳義十五卷(隋書三十)
(二)左氏承傳義(冊府元龜六百五)春秋義函傳十
六卷(通志六十三)
王廙世將琅邪臨沂王敦用為荆州刺史(歴代名畫記五)
周易三卷(隋書三十二)十二卷(釋文一)十卷(舊唐書四)
(十六)
賀循
喪服要記十卷(隋書三十二)
葛洪
喪服變除一卷
郭璞
毛詩拾遺一卷(並同上)
爾雅一卷(釋文一)音義(舊唐書四十六)音畧二卷(通志)
(六十三)
爾雅圖讚二卷(釋文一)圖譜(冊府元龜六百五)
李軌江夏祠部郎中(釋文一)
周易一卷(隋書三十二)
尚書
周禮一卷
儀禮一卷
禮記二卷(並釋文一)
左傳三卷(隋書三十二)
公羊一卷
穀梁音(並釋文一)
李充弘度中書侍郎(史記索隠十八)
論語集注十卷(釋文一)論語釋(隋書三十二)
論語音(釋文一)
劉智
喪服釋疑通典引(按隋志注梁有喪服釋疑二十卷撰亡而通典數處並引晉劉)
(無孔)
張璠安定著作郎(釋文一)
周易八卷(隋書三十二)集解十二卷(釋文一)十卷
(舊唐書四十六)
周易畧論一卷(新唐書五十七)
李顒長林江夏人本郡太守(釋文一)
尚書集解十一卷(隋書十二)集注十卷(舊唐書四十六)
尚書新釋二卷(隋書三十二)
尚書要畧二卷(新唐書五十七)
謝沉字行思㑹稽山隂人(晉書八十二)著作郎(毛詩指説)
尚書十五卷(隋書三十二)十三卷(舊唐書四十六)
孔倫字敬序㑹稽廬陵太守(釋文一)
喪服經傳集注(隋書三十二)
徐乾字文祚東莞給事中(釋文一)
穀梁傳十三卷(同上)
徐邈字仙民(顔氏家訓下)東莞姑幕驍騎將軍(晉書九十一)
穀梁傳十卷
五經十巻(並隋書三十二)
叔元
穀梁二巻
范寗
尚書十卷
穀梁傳一卷(並隋書三十二)
穀梁音(羣經音辨引)
答薄氏穀梁駁(穀梁疏引)
孫綽
論語集注十卷(釋文一)
蔡謨
毛詩疑字議(初學記引)
喪服一巻(隋書三十二)
謝萬
孝經集解一卷(同上)
謝道韞
論語贊(藝文類聚引)
王愆期門子河東散騎常侍(釋文一)
公羊經傳注十二卷(同上)十三卷(隋書三十二)
范宣宣子陳留人(晉書九十一)
禮記二卷(釋文一)
論難(晉書九十一)
袁宏
孝經説(邢昺孝經序疏)
桓玄
易繫辭注二卷
殷仲文
孝經十巻(並隋書三十二)
范長生涪陵丹輿李雄丞相(十六國春秋八十)自稱
 才(顔氏家訓下)
易注十卷(釋文一)
北凉
劉昞彦明燉煌人蒙遜克酒泉拜為秘書郎中(十六國春秋九十七)
周易注(十六國春秋九十三)
戴顒
月令章句十二卷(舊唐書四十六)
雷次宗
詩序二卷
喪服經傳畧注一巻(並隋書三十二)
周續之
詩序義(釋文一)
毛詩顔氏家訓引(顔師古匡謬正俗引)
荀柔之潁川潁隂奉朝請(釋文一)
易繫辭注二巻(隋書三十二)
易音(冊府元龜六百六)
荀昶茂祖中書郎(冊府元龜六百六)
孝經集解(文苑英華七百六十六)
何承天
禮論三百巻(隋書三十二)三百七卷(舊唐書四十六)
徐爰長玉琅邪大中大夫(竇蒙述書賦注上)
易音
毛詩音(並冊府元龜六百六)音義(毛詩指説)
禮記二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任預太尉參軍(隋書三十二)
禮論條牒十卷(同上)
崔凱
喪服駁(通典引)
喪服難問六卷(隋書三十二)
庾蔚之季隨員外散騎常侍(冊府元龜六百六)
喪服記注十卷(舊唐書四十六)五卷(新唐書五十七)
禮記義疏(孔穎達禮記疏序)
賀道養賀瑒伯祖(南史六十二)
春秋序注一卷(隋書三十二)
後魏
崔浩
周易十卷(隋書三十二)
劉芳伯文彭城侍中(魏書五十五)
詩義疏(御覽引詩攷引)詩義荃(御覽引)
毛詩音義十卷(北史四十二)
常爽仕明河内温人(魏書八十四)
經畧注(冊府元龜六百六)
衛冀隆遼西國子博士(魏書七十二)
杜氏春秋六十三事(同上)
秦道靜樂陵人(北史四十七)
釋衛氏難杜(春秋疏引)
南齊
劉瓛子珪沛國相彭城郡(南齊書三十九)
周易乾坤一卷(隋書三十九)九卷(册府元龜六百六)
易注(文選注三十)
易繫辭義二卷(新唐書五十七)
毛詩義疏一卷(隋書三十二)
孝經説(孝經序疏)
顧歡景怡吳興鹽官南史七十五(吳自牧夢梁録十七)一字
 元平(宋本潛説友咸淳臨安志六十三)
易繫辭注(南齊書五十四)
王儉
喪服古今集記三卷隋書三十二(按任昉集序但言占今集記不言喪)
(服)
丘季彬尚書儀曹郎(隋書三十二)
禮統六卷(同上)
武帝
周易講疏三十五卷(隋書三十二)
周易文句義疏二十卷
周易開題論序十卷(並舊唐書四十六)
文言義(梁書三)
大義二十卷(新唐書五十七)二十一卷(通志六十三)
大義疑問二十卷(新唐書五十七)
易音(釋文八)
孝經義疏十八卷(隋書三十二)
論語音(釋文引)
簡文帝
毛詩十五國風二十卷(隋書三十二)
元帝
左傳音(釋文引)
伏曼容公儀平昌安丘臨海太守(梁書四十八)
周易八卷(隋書三十二)
褚仲都天監中五經博士(宋本咸淳臨安志六十三)
周易講疏十六卷(隋書三十二)
崔靈恩清河武城桂州刺史(梁書四十八)
毛詩集注二十四卷(毛詩指説)二十二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周禮集注四十卷(同上)二十卷(通志六十四)
三禮義宗四十七卷(梁書四十八)三十卷(南史七十一)
春秋經傳六卷
左氏立義十卷
春秋先儒傳論十卷(並通志六十三)
左氏條例十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何胤
毛詩隱義十卷(隋書三十二)
禮記隱義二十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賀瑒德璉㑹稽山隂步兵校尉五經博士(梁書四十八)
禮記新義二十卷(隋書三十二)
禮論要鈔一百卷(舊唐書四十六)
周捨䕶軍(隋書三十二)汝南人(太平廣記二百四十六)
疑義五十卷(舊唐書四十六)五十二卷(通志六十四)
皇侃吳郡國子助教(梁書四十八)
禮記講疏五十卷(同上)四十八卷(隋書三十二)講説
(南史七十一)
禮記義疏九十九卷(隋書三十二)
論語十卷(梁書四十八)義疏(隋書三十二)論語音(釋文)
(引)
孝經義疏三卷(通志六十三)
賀述
禮統十二卷(玉海三十九)
嚴植之撫軍記室參軍(册府元龜六百六)
孝經注(隋書三十二)
周弘正思行汝南安城尚書右僕射(陳書二十四)
周易講疏十六卷(同上)
張譏直言河南武城國子博士(陳書三十三)
周易三十卷(同上)講疏(隋書三十二)
戚衮公文鹽官江州刺史大建十三年卒(宋本咸淳臨安志六十三)
周禮音(釋文一)
沈文阿國衞吳興武康國子博士(陳書三十三)
春秋義疏(釋文一)春秋左氏經傳義畧二十五卷
(隋書三十二)二十七巻(舊唐書四卜六)三十巻(冊府元龜六百)
(六)
王元規正範太原晉陽陳尚書部郎秦王
 府東閣祭酒(陳書十三)
左傳三巻(同上)
施乾博士(冊府元龜六百六)
爾雅音(釋文一)
謝嶠國子祭酒(釋文一)
爾雅音(冊府元龜六百六)
顧野王
孟子釋(孟子疏引)
爾雅音(釋文一)
後周
沈重子厚吳興武康露門博士(北史八十二)
毛詩二卷
周禮一卷(並同)
禮記二卷(周書四十五)
樊深文深河東猗氏開府儀同三司(周書四十五)
七經異同三卷(同上)七經論(隋書十二)
七經經畧論并目錄三十一卷(周書四十五)義綱
二十九卷(隋書三十二)義綱畧論并目録三十卷
(冊府元龜六百六)義綱畧(通志六十三)
衛元嵩成都賜爵持節蜀郡(元包經傳一)
三易異同論(李江元包經傳注引)
熊安生植之長樂阜城露門學博士(周書四十五)
禮記義疏三十卷(北史八十二)四十卷(通志六十四)
庾信
穀梁傳注(太平御覧引)
何妥栖鳳西城國子祭酒(北史八十二)
周易講疏十三卷(隋書三十二)三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顧彪仲文餘杭秘書學士(宋本咸淳臨安志六十三)
尚書二十卷(隋書三十二)
李孟
儀禮章疏(賈公彦儀禮疏序)
劉焯
尚書正義(孔頴達尚書疏序)
夏侯伏朗
三禮十二卷(歴代名畫記三)
劉炫
毛詩述義四十卷(隋書三十二)述議(北史八十二)
春秋攻昧十卷(同上)十二卷(舊唐書四十六)
春秋述議四十卷(北史八十二)三十七卷(舊唐書四十六)
三十卷(冊府元龜六百六)
春秋規過三卷(新唐書五十七)
文孝經述議五卷(隋書三十二)述義(舊唐書四十六)
辛彦之隴西洛州刺史(隋書五十七)
五經異義北史八十二(按禮記疏引異義一條張華事考諸書目既無禮異義當)
(為辛彦之書)
真克鉅鹿人(邢昺孝經序疏)
孝經訓注同上(按新唐志有魏克已注孝經一卷列在賈公彦未知一人否)
江灌德源陳尚書令至武德中隋州司馬(歴代名畫)
記三(按竇蒙述書賦注上卷江灌道羣陳留人侍中中䕶軍不言爾雅贊當從張彦逺為唐)
(人)
爾雅二卷(名畫記三)
陸德明
周易文句義疏二十四卷(舊唐書四十六)易疏十五卷
(冊府元龜六百六)二十卷(周易啓䝉傳中篇)
孔穎達
毛詩譜(胡三省通鑑音注引)
魏徵
周易六卷(通志六十三)
裴瑜
爾雅注五卷(宋史二百二)
爾雅音(筆記引)
崔憬
周易探玄(李鼎祚周易集解引)
僧一行
易纂(程㢠周易占法引)
丁公著蘇州人(通鑑二百四十一)
孟子音(孫奭孟子音義序)手音一巻(宋史二百二)
啖助
春秋集傳
春秋例統(並新唐書二百)
春秋集注(陸淳春秋纂例一)
趙匡
春秋集傳損益(同前)
五經辨惑説(春秋纂例引)
施士丏太學博士(韓愈集二十四)
毛詩説(韓集注引)
王隱
周易要削三卷(宋史二百二)
張鑑蘇州中書侍郎平章事(舊唐書百二十五)
三禮十二卷(冊府元龜六百六)九卷(通志六十四)
孟子音義三卷(新唐書五十九)
陸淳
春秋集注二十卷
韓愈
論語十卷(並新唐書五十七)
盧仝
春秋摘微四卷(讀書志一)一卷(通志六十三)
李瑾左武衛兵曹(通考百八十二)
春秋指掌十五卷(新唐書五十七)指掌圖(宋史二百二)按通考
(崇文總目碎玉一篇指掌十五篇中通志列指掌十五卷碎玉一巻兩書誤)
劉軻右人(范攎雲溪友議三)慕孟軻為文故以名焉(王定保摭言十)字希仁元和末進士卒於洛州刺史(計敏夫唐詩紀事四十六)
三傳指要十五卷(新唐書五十七)
成伯璵中山人(衛湜禮記集説卷首)
禮記外傳四卷(新唐書五十七)十卷(宋史二百二)
陸善經
孟子七卷(新唐書五十七)
蘇鶚
周易玄闗一卷(姚應績編晁公武讀書志一)
東鄉助朝散大夫江陵少尹(啓蒙傳中篇)
周易物象釋疑一卷(新唐書五十七)
張轅
周易啓元(周易占法引)趙汝楳筮宗引
李翺
易銓三卷(玉海三十六)七卷(董真卿周易㑹通卷首)
陸希聲吳人(宣和書譜四)相昭宗(計敏夫唐詩紀事四十八)
易傳二卷(新唐書五十七)十卷(葛立方韻語陽秋八)六卷(玉海三十)
(八)十三卷(宋史二百二)
春秋通例三巻(新唐書五十七)
陳岳吉州廬陵人(唐摭言十)鍾傳江西從事(新唐書五十七)
春秋折衷三十卷(讀書志一)
時代無考(諸史無傳諸書目雜出於晉宋齊梁之間不明指何代今列為無考諸傳記或)
(有附見姑俟續出)
陳銓喪服注(釋文一)
聶氏周禮音(釋文引)
劉昌宗尚書音(集韻引)毛詩音(匡謬正俗引)周禮音一
儀禮一卷禮記五卷(並釋文一)左傳
(集韻引)
姚規周易七卷
崔覲周易十三卷易統十卷
傅氏周易十三卷(並隋書三十二)十四巻(啓䝉傳中篇)
盧氏周易十卷
舒援毛詩義疏二十巻
謝氏禮記音義一卷
雷氏五經要義五卷
邯鄲五經析疑二十八卷(並隋書三十二)三十卷(舊唐書四)
(十七)
綦母孟子九卷(隋書三十二)
蘇寛春秋義疏(春秋義序)
閔因公羊
戴宏公羊序(並公羊疏引)
梁氏喪服集説(通典引)
王愷周易十卷
賀述禮統十三卷(並舊唐書四十六)
梁正三禮圖(聶崇義三禮圖引)
輝光毛詩問(御覽引)
鄭氏月令箋(山堂考索續集引)
姓氏無考
詩傳荀子褚少孫史記引(韓詩外傳引)説苑論衡引易大傳漢書引(案所引文繫辭)
魯詩二十八卷(漢書三十)
禮服
喪服文傳(並白虎通引)
魯詩何休公羊解詁引(文選注引)吳仁傑兩漢刋誤補遺月令篇名
月令記(並蔡邕集引)
尚書詁訓(虞翻疏引吳志注)
穀梁序(常璩華陽國志引)
春秋古地(水經注引)
春秋穀梁説(盧辯大戴禮注引)
舍人爾雅注二巻漢武帝時待詔(釋文一)
尚書内傳(北堂書鈔引)
論語隱義三巻
禮記音義七巻(並隋書三十二)
喪服條例(禮記疏引)
五經釋例(藝文類聚引)
齊詩内傳(漢書注引)
毛詩草蟲初學記引(蔡卞毛詩名物解引)埤雅
春秋地名(初學記引)
春秋井田後漢書注引(史繩祖學齋佔畢引)
春秋文義通典引(政和五禮新儀引)
禮記傳(通典引)
春秋大傳(余知古渚宫舊事引)
毛詩題綱
毛詩義注
五經
五經析疑
論語隱義(並御覽引)
爾雅注(行均龍龕手鑑引)
書名無考
賈誼文瑩湘山野錄引(江少虞皇宋事實類苑引)服䖍釋文引(湘山野録引)延
 篤蔡景君侯果(並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莊氏(周易疏引)劉知幾(王元亮律疏議注引)以上
劉蕡(薛季宣尚書古文訓引)書
張敷鄭坤劉氏南公(並禮記疏引)禮記
彭汪春秋正義引(案正義引作仲博考釋文蓋汪字)左氏
董仲舒(釋文引)戴氏(公羊疏引)公羊
劉向(釋文引)繆協(論語疏引)范寗釋文引(案晁公武讀書後志一巻皇侃論語疏引范寗説則隋志范廙論語别義十巻或是范寗之誤)顔延之(論語疏引)梁武帝釋文引(李匡義資暇集引)論語
 鉤沉一(序錄)一下(序録下)
二(周易)二下(周易下)
三(尚書上)四(尚書中)
五(尚書下)六(毛詩上)
七(毛詩下)八(周禮)
九(儀禮上)十(儀禮下)
十一(禮記一)十二(禮記二)
十三(禮記三)十四(禮記四)
十五(左傳一)十六(左傳二)
十七(左傳三)十八(左傳四)
十九(左傳五)二十(左傳六)
二十一(左傳七)二十一下(左傳七下)
二十二(公羊)二十三(穀梁)
二十四(孝經)二十五(論語)
二十六(孟子上)二十七(孟子下)
二十八(爾雅上)二十九(爾雅中)
三十(爾雅下)
 古經鉤沉一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